周五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2023年5月大豆期約報收14.7650美元/蒲,比一周前下跌2%。美灣4月船期1號黃大豆現貨平均報價為每蒲15.685美元(每噸576.3美元),比一周前下跌2.21%。CBOT的5月豆粕報每短噸466美元,比一周前下跌4.1%;5月豆油期貨報收每磅57.46美分,比一周前上漲1.5%;泛歐交易所5月油菜籽期約報收467.25歐元/噸,比一周前下跌5.2%;洲際交易所5月油菜籽報收751.60加元/噸,比一周前下跌3.4%;阿根廷上河大豆FOB現貨報價為每噸603美元(含33%出口稅),比一周前下跌1.8%。過去一周,國際原油下跌12%,創下15個月來新低。
美國金融疫情來襲,投資者避險導致大宗商品下跌
過去一周全球金融市場遭受美國銀行業危機的沖擊,股市和包括原油在內的風險資產下跌,投資者傾向于轉向黃金和債券等避險資產,因為日益擔心始于美國硅谷銀行(SVB)的銀行業危機可能演變成2008/09年的金融危機。美國金融疫情還擴散到大西洋彼岸,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股價暴跌至歷史新低,促使瑞士國家銀行向其提供500已瑞郎(合540億美元)資金,成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首家被政府緊急救助的大型全球銀行;摩根大通和美國銀行為首的美國銀行巨頭在第一共和銀行存入近300億美元,以避免這家銀行成為第三家倒閉的美國地區銀行。在這些前所未有的干預措施之后,雖然市場一度趨于穩定,但是周五股市和原油市場再度大幅下挫,因為美國硅谷銀行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而第一共和銀行宣布暫停派息,瑞士信貸可能國有化,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頭條新聞都指向一個問題:美國這輪金融疫情是地區性流行病,還是會演變成全球大流行???美國(以及歐洲)監管機構是否采取足夠措施來遏制公眾信心的下滑?畢竟銀行業的核心建立在信心之上。而這一切又將如何影響到下周美聯儲貨幣政策會議的決定?在美國爆發銀行業危機之前,美聯儲一直強調要通過加息來遏制通脹,但是加息本身似乎正是這波銀行業危機的罪魁禍首。美聯儲現在可謂首施兩端進退兩難,既要面對通貨膨脹,又要平息銀行業危機,暫停加息的理由和繼續加息的論據一樣充分。不過大多數交易員認為下周三美聯儲可能還是會選擇加息25基點,因為到目前為止,美國政府以及監管部門傾向于認為硅谷銀行倒閉風波已經得到控制。兩害之下,美聯儲似乎更急需優先對抗通脹這種全局性威脅,特別是在本周歐洲央行堅持加息50基點的情況下。
巴西大豆收獲過半,農戶加快銷售步伐
巴西農業部下屬的國家商品供應公司(CONAB)周二稱,截至3月13日,巴西2022/23年度大豆收獲進度為53.4%,高于一周前的43.9%。隨著大豆供應增長,雷亞爾匯率下跌(意味著按照美元售出的大豆可以換來更多雷亞爾),加上要為二季玉米騰出倉儲空間,所以盡管最近幾周巴西豆價持續下跌,農戶還是得加緊銷售步伐,主要是4月至7月份交貨的大豆。巴西大豆在港口的FOB報價已經跌至近14個月來新低。3月13日,4月船期巴西大豆在桑托斯港口的FOB報價為548.33美元/噸,創下2022年1月24日以來近期船期的最低報價。就在巴西大豆銷售增加之際,中國買家需求放慢,因為買家已經完成采購3月所需的全部大豆,4月份采購需求完成75%,5月份采購需求完成一半。由于近期需求大多得到滿足,而國內壓榨利潤轉負,所以中國買家并不急于入市。
巴西提高生物柴油摻混比例,國內豆油需求提高
巴西國家能源政策委員會(CNPE)周五決定,從4月1日起將生物柴油摻混率從目前的10%提高到12%,然后在未來三年里每年提高1%,2024年4月提高到13%,2025年4月提高到14%,2026年4月提高到15%。據行業機構估計,摻混率從10%提高到12%后,巴西國內豆油在生物柴油行業的用量將提高80萬噸/年。在頭號豆油出口國阿根廷大豆減產導致豆油供應降低的背景下,巴西國內豆油需求進一步提高,意味著全球豆油供應鏈可能面臨潛在的短缺壓力。
上周美國大豆出口銷售反季節增長
美國農業部出口銷售周報顯示,截至3月9日的一周,美國大豆凈銷售量為73萬噸,遠高于一周前的15萬噸??紤]到目前正值巴西出口旺季,美國大豆出口銷售的反季節增長可能和巴西大豆出口步伐遲緩有關。
2022/23年度迄今美國大豆銷售總量(已裝船和未裝船銷售量)為4933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8%(上周同比降低7.0%);本年度迄今美國對華大豆銷售總量為3054萬噸,同比提高10.3%(上周同比提高11.1%)。
作為參考,美國農業部當前預測2022/23年度美國大豆出口目標為5484萬噸,同比降低6.6%;2022/23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量為9600萬噸,同比提高4.8%。
從出口報價看,巴西大豆最有競爭力。3月16日,帕拉納瓜港口的巴西大豆報價為533美元/噸,比一周前下跌15美元;美國大豆報價為587美元/噸,比一周前下跌8美元;阿根廷上河大豆報價為609美元/噸,比一周前下跌7美元。
干旱導致阿根廷大豆產量創下24年來新低
阿根廷國家氣象局的數據顯示,去年11月至1月期間的氣溫創下1961年以來的最高值。阿根廷的干旱始于2019年,連續三年的拉尼娜導致旱情在2022年達到六十年來最嚴重的水平。2022年最后一個季度,阿根廷降雨量創下四十年來最低值。3月16日,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將2022/23年度阿根廷大豆產量調低到2500萬噸,低于一周前預測的2900萬噸,也低于上年的4330萬噸,創下1999/2000年度以來的最低值。該交易所的數據顯示,大豆優良率為2%,和一周前持平;差劣率為75%,高于一周前的71%。作為對比,羅薩里奧谷物交易所的產量預估值為2700萬噸,而阿根廷本地的貿易商表示,他們已經在為產量降至2400萬噸甚至2000萬噸做準備了。
上周美國農業部在3月份供需報告里預計巴西、阿根廷以及巴拉圭這三個南美主要大豆生產國的大豆產量為1.96億噸,比上年的1.7758億噸仍然提高1840萬噸。如果美國農業部未來也將阿根廷大豆產量下調800萬噸(從3300萬噸降至2500萬噸),巴西大豆產量下調400萬噸(從1.53億噸降至1.49億噸),南美三國大豆產量將會降至1.84億噸,比上年僅高出640萬噸,這可能會支持大豆價格重心上移。
阿根廷大豆壓榨量將創下新低,進口可能激增
2022/23年度阿根廷大豆壓榨量可能降至多年新低,因為國內產量無法滿足加工商的需求,一些工廠已經停止作業,等待從鄰國進口大豆。迄今為止,阿根廷農戶已向國內壓榨廠出售412萬噸2022/23年度大豆,不到去年同期860萬噸的一半。由于天氣持續惡劣,農民擔心產量繼續下降,價格將會上漲,所以不愿預售大豆。這意味著阿根廷壓榨行業可能不得不從鄰國巴西和巴拉圭進口更多大豆,行業人士估計阿根廷可能需要進口多達600到800萬噸大豆,以維持運營;一些壓榨商預計2022/23年度的大豆進口量將高達900到1000萬噸,預計今年壓榨量可能降至歷史最低水平。美國農業部當前預計2022/23年度阿根廷大豆壓榨量為3525萬噸,低于上年的3883萬噸;大豆進口量將從上年的384萬噸上升到725萬噸。同時,美國農業部預計巴拉圭(南美第三號大豆主產國)大豆產量為1000萬噸,出口量將從上年的227萬噸提高到640萬噸,巴西創紀錄的大豆產量也會有一部分運到阿根廷。
春播前景
隨著美國的春播工作即將開始,市場注意力逐漸轉移到美國農業部即將于本月底發布的播種意向報告。艾倫代爾公司近來進行的年度調查結果顯示,美國農戶計劃今年播種8776.8萬英畝大豆,高于美國農業部2月底在年度展望論壇上預測的8750萬英畝,也高于2022年的8745萬英畝。艾倫代爾在2月27日到3月11日期間對美國24各州的農戶進行了播種意向調查。美國農業部本月在對7萬多名農戶進行春播調查,并將在本月31日發布2023年的播種意向報告。近來美國中地區降水良好,未來一段時間還將出現季節性多雨天氣,這有助于春播工作順利展開以及作物的初期生長。世界氣象組織(WMO)以及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預測今年下半年可能形成厄爾尼諾天氣,這種天氣模式有望改善美國中的生長條件,有助于農作物生長。事實上,美國中的干旱已經得到緩解。3月上半月的降水進一步消除了密歇根州東南部和明尼蘇達州及衣阿華州的部分地區的旱情。
2023/24年度全球大豆供需前景
周四(16日)國際谷物理事會(IGC)首次預測2023/24年度全球大豆產量達到創紀錄的3.99億噸,同比增長2900萬噸或7.8%;全球大豆消費量預計提高到創紀錄的3.88億噸,比上年的3.70億噸提高1800萬噸或4.9%。期末庫存將提高到5600萬噸,同比增長1000萬噸;其中主要出口國的庫存將提高600萬噸,達到1700萬噸。